第五章 坚持协调发展 构建平衡发展格局
时间: 2021-09-10 13:11 来源: 【字体:

坚持发展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构建平衡发展的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建设

按照“一主、两副、多点”的城镇发展总体布局,大力推进以人为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格局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45%,打造邵阳市的后花园。

1、做精做美做大县城

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围绕“山水园林之城、苗侗风情之都、宜居宜游之地”目标定位,坚持一体两翼、组团开发、整体推进,坚持新城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并重,坚持保留个性和特色坚持提质扩容并举,重点加快扩容步伐。实施西控、东扩、南融、北延”城市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向东、向南发展,逐步形成“一主一副,组团发展”结构。推进坪溪和枫香新区开发建设,拓宽县城发展空间。依托湘商产业园产业发展优势,促进县城与关峡融合发展

加大重点片区开发力度。围绕城区扩容提质,编制片区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推进“六大片区”建设。县城枫香片区要加快土地整理开发,建设县城新区,推进县城扩容3平方公里。县城坪溪片区要加快长坪公路、水电管网等市政设施建设,建设县城物流园区。大公坪片区要依托县城环线和袁家团省级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现代物流等,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栗冲区域、木材公司区域、县城机械厂等旧城片区要加大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小区建设,完善道路、水电管网、绿化亮化、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成棚户区改造示范区。

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加快县城道路、垃圾污水处理、供排水、管道天然气、绿化、亮化等工程建设,改善县城居住环境。加大城区路网建设,突出建设以四路”(枫香大道、坪溪大道、东正西路、长枫路)等为主轴,“一环”(依托武靖高速连接线加快建设县城环线公路)道路为城市环为重点的城区路网完善交通配套。推进公交优先发展,加快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范出租车运营秩序在商业繁华地段以及学校、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附近增设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规范停车秩序。完善生态配套。结合市容市貌整治、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城乡整治,加大公园、绿化带、休闲绿地等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推进满顶界植树纪念园延伸、民族公园、神滩公园、桂竹庵生态园建设,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完善市政配套。加快县城新水厂及供水管网提质改造,形成县城二水厂、新水厂两个供水管网。完善垃圾收运设施,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建设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抓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漏液处理。大力整治河道,改造排水管网,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制度,重点解决易涝点的排水管网改造,建成现代化城市防洪排涝系统。推进巫水河防洪景观民俗文化带、虾子溪生态景观带建设。加快推进市政工程建设、经营和管理市场化改革,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经营、管理部分市政设施,逐步建立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2020年,县城扩容面积10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以上,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85%,县城污水管网实现城区全覆盖,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达到2万吨。

2、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重点推进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城镇建设,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中心镇。根据资源条件和区位特征确定各自的职能定位,加强城镇特色引导和塑造,保护好地方特色和历史风貌,强化经济基础,完善产业布局,形成服务和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的片区中心。突出发展重点,选择一批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较多的城镇,加大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力度,充分挖掘和发挥城镇自然、经济、地理、区位、人文、技艺、资源等优势,推进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建设一批基础农业型、工业主导型、商业贸易型、旅游开发型和交通枢纽型小城镇,提升城镇凝聚力和综合承载力,将小城镇建设成为城乡之间的桥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农村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中心。到2020年建制镇路灯配套率达到50%,燃气普及率60%。

专栏4  特色乡镇

现代农业型特色小城镇:武阳、李熙桥

商贸型特色小城镇:长铺、红岩、河口、东山

旅游型特色小城镇:寨市、长铺、关峡

工业型特色小城镇:关峡、瓦屋塘、金屋塘

生态型特色小城镇:其他乡镇

  3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强化村庄治理。加快村人才引进,选调一批有能力的大学生进村工作,激发村落发展新思路。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控制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产生的大面积污染,大力推行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收集转运及集中填埋处理,使村镇成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生态公园。

完善村落设施。着力提升农村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落环境管理水平,有效改善村落环境。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通水、通电、通、通广播电视的质量,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步伐,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十三五”期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大力推行农民住宅集中布局和小区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努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秀美村落”,形成一批具有文化特色、民俗风情、地域特色的品牌精品村。加强农村居民生活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改善生活环境。

推进强村富民。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加大帮扶力度,做强村级经济。推动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推进规模集约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破解农村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问题,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服务平台,指导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民培训,鼓励支持农民创业就业,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达到9.6%以上。

  保护名镇按照“保护为主整修为辅、设施配套、风貌协调”的原则,保护和延续苗侗少数民族的风貌特色,加强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突出地域民族文化,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层次挖掘与开发。对重点村镇和传统村落,编制历史文化名录,对于易损易坏的重点文化实施重点保护。实施一批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建设项目,重点加强寨市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李熙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黄桑上堡、乐安大团、关峡大园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和东山村、正板村、天堂村、李熙村等6个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实施特色古建筑保护、青石板路面整修、民俗文化展示等工程,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专栏5 名镇古村

国家重点名镇:武阳镇

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寨市古镇、李熙桥镇

国家传统村落:上堡村、东山村、正板村、李熙村、天堂村、大园村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上堡村、大园村、大团村

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大园村、花园阁村、正板村、西河村、上堡村、赤板村

   4、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

加强城市空间开发管制。围绕城市功能定位,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严格城乡规划“四线”管理,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统筹规划城市空间功能布局,有序推进城市新区建设,有序推进工业退城进园及“退二进三”。调整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合理控制工业用地规模,适度增加中心城区和县城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大幅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留足生态空间。

统筹城市地下与地上空间的开发利用。健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管理机制,结合人防工程,开发利用好城市地下空间对供水、排水、供气、电力、信息网络等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加强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逐步形成运作市场化、管理网络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市管理体系,构建“大城管”格局。理顺和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探索建立公众自觉维护、社会单位自治、社区参与管理、城管文明执法的工作机制。

美化城市综合景观。加强城市风貌设计和特色居民风貌保护,建设一批标志性的区域景观。加强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历史文物古迹、地方特色建筑、传统村落、名人故居的保护与管理。完成城区主干道临街建筑物立面改造和门店招牌统一规划设置,规范户外广告、牌匾标识管理,实现户外广告设置符合城市规划,并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加强滨江沿岸风光带建设,形成以文化、商业、休闲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力地带。提升城市照明环境,科学规划道路照明、广场照明、园林景观照明、建筑照明,提升照明节能水平,推进节能城市亮化工程建设。

打造城市信息平台。推进智慧城市与管理系统建设,全面启动智慧管网工程,加快推进规划、环保、市政、房、绿化、气象等城市管理信息深度开发和共享交换。完善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逐步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域覆盖着力推进防灾应急、交通管理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

    5、创新城镇化推进机制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做好城乡各类基础设施衔接,促进基础设施规模化和服务区域化。推进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加速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公路项目建设,新建乡镇回环公路、村组道600公里。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在全县所有村组建设垃圾池,行政村配置垃圾清运车,1万人以上的乡镇建立1个中型以上垃圾焚烧炉,50%的农户实行垃圾分类、减量处理。

  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建设。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盘活农村土地要素,实现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鼓励以转包、联营、兑换、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加速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经营能手或农业经营投资者集中。建设城乡统筹的资本要素市场,为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创造公平的市场投资环境。

创新城市建设融资机制。充分挖掘市场运营的主体地位,健全政府投入与民间投入相结合的投融资渠道,将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借助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吸纳更多资金投入城镇化建设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改革和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制度,加快解决在城镇具有稳定就业或生活来源和固定住所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引导进城农民工就近就地市民化。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劳动保护、就业扶持、技能培训、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承包土地和农村集体资产等权益的流转置换机制,加强农民离土创业的就业服务和技术培训,为农民离土转移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农民工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将其纳入居住地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范围,在相对集中的区域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满足农民工的住房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设施网络化、管理智能化、运行一体化”的要求,以综合运输网、能源保障网、水利保障网、通信保障网等为主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按照“综合交通、绿色能源、安全水利、便捷通信”的发展要求,加快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夯实经济社会发展支撑。   

一、综合交通网络

  “十三五”期间,加快“一高速、一铁路”建设和“二省道”升级改造,改善出县通道加快县乡道路建设,提高通行力。以公路网络化为目标,形成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龙头,以骨架路网为支撑,初步建立多种交通网络的协调发展格局,构建多种运输衔接顺畅,城乡内外交通一体,运输市场合理高效的交通体系。

铁路建设争取兴永郴铁路过境绥宁并设站。

公路建设完成武靖高速公路绥宁段主线44km,连接线12.5km的建设,实现竣工通车。完成寨市—鹅公—品溪、黄桑兰家—城步乌鸡山等干线公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公路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的提质改造和危桥加固改造、渡改桥项目的建设任务,完善道路标志标牌,全力完成农村公路的安保工程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建设农村公路500km以上,国有林场公路80km以上,安保工程1400km以上。

  码头和站场建设花园阁国家级湿地公园旅游港区,修建旅游码头及相关设施,建设大田、梅口两个渡口标准化码头适应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旅游开发需要,建设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码头。加快推进县城客运总站寨市瓦屋客运站建设,修建县城交通物流园。

二、水利设施建设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完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立较为可靠的防洪保安体系,提高区域防洪减灾能力基本建成配置合理、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水功能区主要控制指标基本达标,河流水质明显改善,水功能区污染物入河量基本控制在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范围内,水环境状态持续好转,解决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问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实现区域水利管理现代化。

    防洪治涝减灾。以秀水、净溪两个防洪控制性水库建设为龙头,以重要河道、病险水库(水闸)和山洪沟治理为重点,不断完善县域山洪预警系统。至2020年,全面完成河口、界溪口、清溪江等3座中型和21座小型病险水库7座水闸的除险加固全面推进巫水干流治理工程及中小河流、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县城城区防洪保护圈的建设和巫水干流非城区河段治理,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逐步开展农村水系治理,完成6条山洪沟治理工作;建成覆盖全县山洪易发村的山洪预警系统,实施长铺乡田心村涝区等23个涝区治涝设施工程。

    水资源利用。加快推动水源工程建设,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建立配置合理、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新扩建秀水、净溪等23座中小型水库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整修一批小微型水利工程加快“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抗旱应急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节水技术推广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至2020年,新增供水能力0.36亿m3,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55。

   城乡供水及水源工程。逐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水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构建安全和谐的城乡供水保障体系。至2020年,农村和国有林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集中供水率达90%以上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县城新水厂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化的供水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供水水质得到有效保证,水源地安全得到有效保护城乡供水检测网络逐步建成。

   农田水利。全面完成洛口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增灌区23处(其中中型灌区2处,小型灌区21处)加大规模化节水灌溉稳步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适宜开展“五小”水利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建设,基本改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至2020年,耕地灌溉率提高至70%,新增和恢复农田灌溉面积8.2万亩,农田节水灌溉率达到1.2万亩。

    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崩岗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等工程2020年,全县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km2

    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建设。不断完善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建设工程和管理体系,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旅游长廊。全面完成不达标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完成县城及各个乡镇主要水源地及应急备用水源地等保护、污染治理和达标建设工作以巫水、蓼水、莳竹水等为重点,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至2020年,境内流域内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河道有效治理率达到50%。

  农村水电。规范农村水电开发,落实开发地生态环保机制和补偿机制,基本解决生态脆弱地区小水电代燃料问题,水电新农村电气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至2020年,新建和改造水电站51处,新增水电装机2.445万kw。

三、能源供应保障

  科学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与可再生新能源,加快天然气输气管道及燃气干线管道建设,适度发展水电,加快电力建设,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推进生物质多元化利用。提高农村沼气技术的应用普及率,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电力电网逐步完善县域110千伏主干网架,优化35千伏网络布局。“十三五”期间,新建220千伏绥宁变电站,110千伏河口、金屋变电站,35千伏黄桑、党坪、枫木团、黄土矿变电站。加快实施输配电网改造,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工程,完成13个国有电站自供区未改村和4个国有林场的农网改造任务。

   清洁能源按照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要求,加快管道燃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沼气等清洁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2017年开工建设武冈-绥宁天然气输气管道,加快城区天然气输气主管和支干管建设进程,逐步推进城市公交、出租车和居民用气由液化石油气向天然气过渡。利用装备优势加快红岩坝、高登山、狮子岩、黄土矿、牛坡头、大高包等地风电场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和沼气建设一批省级新能源示范村。到2020年,全县风能装机容量达到45万kw,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2万户,联户沼气和大型养殖场沼气池达到220处。

四、通信网络工程

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对接“互联网+”时代,推进宽带升级改造,提高通信网络覆盖率。积极培育移动通信数字化服务,缩小与外界信息化差距,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发展,推进通信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实现全县4G网络全覆盖,有线宽带实施光纤到户。

建设现代通讯网络。加大光纤网络、4G基站、农村宽带通建设力度,推进“宽带中国,光网绥宁”工程建设新建有线宽带小区采用光纤接入方式,提供10M-20M宽带接入,农村地区无线宽带可提供2M-10M接入宽带,实现城乡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全覆盖,覆盖区域内实现100%光纤到楼,实现有线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线和各类景区的通信盲区。优化WLAN热点AP和无线CPE动态布局,扩大无线上网覆盖率。

加强信息基础平台建设。加强绥宁县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政务服务电子化、网络化。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鼓励企业搭建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创新运营模式,充分利用第三方网购网销平台,全面推进商贸流通、对外贸易、便民服务的电子商务应用。实施农村“互联网+”工程,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信息化平台建设,扩大农村电商在农业农村的运用,拓宽农林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等终端消费市场。强化重点领域和重要系统信息安全保障,推进信息化与公共安全融合发展,建立安全监督、交通、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信息平台及网络信息公共安全防护体系。加大物联网建设,促进工业化升级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推进物联网在企业生产、配送、仓储、供应链管理等物流主要作业环节应用,实现物流信息的自动采集、标识与识别以及货物可靠配送、安全保管和可视化跟踪。

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大数据发展,优化数据标准,健全元数据、主数据管理,做好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提升信息化运用层次。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推进信息化与政务、企业、旅游、农业、林业、社会公共服务及网络的融合发展,大力开展并支持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移动办公、电子商务、场景监控与公共信息传播等通信信息服务,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以及信息资源开发的应用能力,增强应对突发性事件、社会公共危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与综合防控能力。

文化事业

  深度挖掘县内多民族文化积淀,实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特色村落保护建设,加强广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用,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打造湘西南民族文化中心,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深度挖掘苗侗民族民俗文化和苗族四月八姑娘节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工作,着力打造巫傩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品牌,重点保护好黄桑上堡和乐安大团侗寨古建筑群,力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苗族插绣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抓好寨市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大园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及东山、正板等传统村落保护建设,改善古镇古村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保持古镇古村传统格局和风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整合文化广电系统资源,建设民族文化艺术中心、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苗侗歌舞实景演艺中心。加强“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力度,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农家书屋”作用,加快农村数字文化工程建设,保障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20年力争全县行政村建成1-3个占地500平方米且有文艺演出的露天文体广场,每所乡村学校建一家青少年文化宫。

专栏6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程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寨市古镇、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上堡大团和大园古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李熙桥镇和东山村、正板村、天堂村、李熙村等国家传统村落实施特色村落建设、民居改造及村落特色恢复工程,大力加强土地整治、环境整治、人饮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侗寨申遗工程:对列入侗寨申遗名录的黄桑上堡和乐安大团侗族村落加强旅游通道、寨门、侗族文化展示、鼓楼、风雨桥、安防消防、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环境整治等方面建设和保护。

  提升广播传播事业:加强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应用,继续抓好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建设,全面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网络双向化改造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全面完成公益性无线数字电视服务,努力建设农村广播村村响、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三项工程,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加快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专门人才培养,促进数字电视网络产业和新闻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末,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实现农村广电网络80%以上的整合目标,县城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2万户,农村有线无线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6万户建成一个1000座的现代化影剧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主办单位:湖南省绥宁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绥宁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地图
政务服务热线:12345 E_MAIL:admin@hnsn.gov.cn(仅受理网站维护相关事宜)
湘公网安备43052702000102号 备案号:湘ICP备05013746号-1
网站标识码:4305270003
主办单位:中共绥宁县委、绥宁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绥宁县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