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消除程序

详细信息

公开具体内容

风险消除程序

    对达到风险消除标准的农户,原则上按以下程序认定标注。
    第一步:村提出名单。由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根据平时跟踪掌握以及监测帮扶联系人反馈的情况,对本村监测对象逐户研判,在排除存在丧失劳动能力、风险稳定消除较弱、存在收入不稳定、刚性支出不可控等情况的监测对象后,提出拟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名单。
    第二步:入户核实。入户调查核实组由包村干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组成,每组不少于2人,对拟消除风险监测对象“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情况进行核实,填写《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表》(附件1)、《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风险消除评估表》(附件2),核实组成员与监测对象分别在表上签字。
    第三步:村民主评议。由包村干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申请农户所在村民小组的党员代表及组长组成评议组,召开评议会议。参会人员对照风险消除标准,对帮扶成效情况,逐户开展评议,并在会议记录本上签字。将评议通过的拟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落实情况(附件1),在村内群众集中地公示5天。公示期间有异议的,由村“两委”负责组织调查核实。公示期满,对公示无异议和虽有异议但调查核实符合风险消除标准的,填写附件2,并形成拟消除风险对象名单上报乡镇。
    第四步:乡镇审核。乡镇组织对拟消除风险对象风险消除情况进行审核。必要时,组织实地核验,形成拟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复核名单,填写附件2,由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报县乡村振兴局。
    第五步:县级审定。县级乡村振兴部门牵头,联合相关行业部门会商研判,对乡镇上报的拟消除风险名单进行审定。其中,对特困供养、低保和存在多种风险的监测对象重点审查。在此基础上,确定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正式名单,填写附件2,并组织在系统内标识“风险消除”。

基本信息

所属领域 扶贫
一级事项 风险消除程序 二级事项 风险消除程序
公开时限 信息形成(变更)20个工作日内 公开方式 主动
公开依据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的通知》
公开主体 长铺子苗族侗族乡人民政府
公开层级1 县级 公开渠道和载体 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村公示栏(电子屏)
公开层级2 乡、村级
  • 详细信息
  • 基本信息